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之路

2022-02-17 00:54:20  来源:人民网 阅读量:6968   
  导读:在世界历史舞台的演进中,教育中心支撑科技中心,科技中心助推经济中心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大学必须率先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中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使得全...

在世界历史舞台的演进中,教育中心支撑科技中心,科技中心助推经济中心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大学必须率先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的中心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使得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探寻变革之路,这是中国大学对人类文明变革发展趋势的自觉关切和积极回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变革之路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来势汹汹

回溯世界历史进程,近代以来历经三次大的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相继迈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深刻改变了未来世界发展面貌和基本格局,并带来了世界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国际格局和全球秩序的重塑

纵观历史可见,工业革命一般率先发生在拥有一流科研机构,一流大学及集聚一流人才的策源地,并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催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变迁从博洛尼亚大学到洪堡大学,再到北美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学在与工业革命逐步走向协同,相互支撑中完成了一次次嬗变

当今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来势汹汹,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太空技术,生物技术,量子科技等为代表,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带来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显著变化。

如果说前三次工业革命是单一领域率先突破,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涉及所有学科,所有领域,所有行业的全方位的爆发,是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完全是质的飞跃,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加快变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着不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大国战略博弈加剧推动国际体系深刻变革面对如此复杂而深刻的时代变革,只有把握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准确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大学作为科教前沿,必须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与职责

二,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弯道超车

近代以来,中国屡次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如此之近这也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打造符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挑战的教育新形态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产业结构变化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知识更新的高频节奏催生新的培养模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在催生科研方式的转变。世界银行/IFC原首席经济学家,沙特主权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褚浩全在演讲中指出,“人类在等待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必须是彻底的工业革命,而不是一些现有科技进步的延续,比如说现在大家吹得比较火的所谓的‘元宇宙’,我不觉得它是一个彻底的革命,它只是过去二三十年信息革命的一种延续。

基于此,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阶段不适应的矛盾逐步显露,与社会脱节成为中国大学面临的最大考验一方面,颠覆性技术和新产业形态,新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大学的知识供给却远未能满足社会需求,甚至社会在一些领域已经走在了大学前面

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反向交流突破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界限,突破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界限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与脉络,大学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好系统思维和系统方法大学必须打开校门,跳出以单一学科为支点的传统封闭小圈子,主动融入社会,深度融入社会,把握社会发展最前沿脉搏,真正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潮头,变革,构建学科体系,让学生在一个与时代同频共振,与社会脉搏紧密相连的前沿背景下,去学习知识,把握知识,创造未来

未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科教一体,产业融合这是21世纪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大学的深刻变革和必由之路,融合也成为建构21世纪大学新形态的关键要素

三,西安交通大学的探索实践

最近几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心怀国之大者,传承西迁精神,以四个面向为指引,打破大学围墙,主动融入社会,建成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全国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国家重要战略性平台,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循环,实现教育体系与科技体系,产业体系,社会体系有机衔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以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在创新港创办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培养引领未来技术的创新领军人才和行业急需的工程科技人才通过组建校企合作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前沿性,前瞻性的项目体系与课程体系,实施自主式,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行弹性学制,革新评价体系,强化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能力,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新高地

学科组织交叉融合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面向未来有机组合相关学科,构建了29个研究院,300多个研究平台通过打破物理空间的界限,推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进一步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充分鼓励学生学习跨学科知识,了解跨学科领域,研究跨学科问题,在实践项目牵引下完成培养计划,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的双提升在18万平方米的创新港泓理楼中,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学中心等相互集成,以干部任职互兼为抓手,以项目推进为主线,组建大团队承接国家重大任务,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力争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领域新突破

科技创新两链融合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大科学装置,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布局一批从0到1基础研究项目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创新港秦创原总窗口作用,联合共建40余家校企合作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打造服务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国际交流民心融合积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来自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加盟,已成为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典范,在全球教育治理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智库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争端解决等提供智力支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两个一百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听党指挥跟党走,把握大势,勇立潮头,适应21世纪大学新形态,奋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下一篇:返回列表